中国男篮在本届亚洲杯斩获亚军,成绩超出预期,更令人欣喜的是在与新西兰、澳大利亚两支大洋洲劲旅的交锋中展现出极高竞技水准。球队一改往日缓慢沉闷的传统风格,被广泛评价为成功实现与国际篮球潮流的接轨。
这不禁让人深思——
难道中国男篮是一夜之间从外线呆立、罚球失准的陈旧打法,蜕变为如今运转流畅、外线精准的现代化球队的吗?
杜锋时期:2021年6月 奥运会落选赛
两场对阵加拿大与希腊的赛事。
虽累计净负55分,但比赛内容可圈可点。对阵全主力加拿大时前三节仅落后14分尚存追分希望;与希腊之战虽遭压制,但三分命中率40%,罚球30中26达86.7%的效率,技术统计呈现出的精准度令人耳目一新。
受锋线伤病困扰,杜锋延续三后卫体系,但区别于李楠的双塔+三后卫配置,他将伤愈的周鹏推上四号位,组建出除周琦外全员小型化的超紧凑阵容。
此前亚运预选赛对阵中国台湾与日本的比赛因含金量有限不作详述,胡金秋备战三人奥运未入选,赵睿避风头未进名单,郭艾伦足底筋膜炎,王哲林腰伤
招入王少杰被视为杜锋对姚明体教融合改革的最大支持(顶替因疫情无法前来的曾凡博)
这套实验性阵容显然非为求胜而建(也无人期待中国队取胜),杜锋未过度使用内线核心,周琦场均出场不足20分钟。采用外线施压结合联防,辅以高频换人维持强度。
其结果是中国队打出截然不同的比赛风貌——全场快速流转,进攻端展现巧思,球队活力充沛。虽实力不济,但相较以往单场仅得50余分的沉闷表现,至少展现出反击能力!
开局抢攻策略始终存在
类比亚洲杯决赛对澳大利亚首球
广东队常见的压迫防守
这两场战术执行流畅,清晰战术创造空位的机会并不少见
同样明确的战术,周鹏无球掩护助周琦溜底线
然而此种打法存在明显缺陷:防守端阶段性联防有效但难持续,常规阵容因锋线体型劣势几近失效,篮板崩溃(对加拿大狂丢55篮板)。比赛虽能运转,但缺乏施加压力的资本,未能真正挑战两支强队。
欲速则不达啊
更关键的是,三分威胁实则仍近乎缺失(对希腊虽准但仅出手15次)。被寄予厚望的吴前及主控赵继伟均缺乏提速同时保持命中率的能力,唯一验明可用的仅有两场砍下40分的胡明轩。
吴前作为杜锋蓝队时期爱将,曾有对加拿大27分高光,故落选赛不仅首发更获战术支持
可惜表现低迷,场均9次出手命中率27.8%,后续机会寥寥渐淡出国家队
总结:
此为男篮从内线驱动转向后场驱动的起点。因无胜负压力,堪称杜锋的纯试验之旅。
测试结果表明:后场球员能力不足,即便忽略体型劣势,技术水平亦未达标。即便提速赋权后场,仍远未达到与世界强队抗衡的强度(胡明轩属意外之喜)
锋线除周鹏勉强可用外几近真空,内线方面...沈梓捷与刘传兴仅能作为储备人选。
杜锋时期:2021年11月-2022年7月 世预赛第一阶段
共6